跳到主要内容

32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通行本原文:

道常无名,朴。

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道”始终是无名无状,却很质朴。

它很小,细不可见,但天下却没有什么能支配它。

王侯如果能够按“道”的原则治理天下,万物将会自然地归从。

天地阴阳之气结合,就会降下甘露,没有人指使就能自然均匀分布。

治理天下就要建立相关体制,确定各种名分。

名分既然有了,也要有所制约,明白了各自制约,知道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

“道”存在于天下,发挥着作用,就好像山川河谷都流归江海一样,一切都顺其自然。

逐句解释:

道常无名,朴。

无名、朴:这是指“道”的特征。 “道”始终无名无状,非常质朴。有的版本断句为“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其实两者都可以。

虽小,天下莫能臣。

小:形容“道”很细微,隐不可见。 莫能臣:臣,使之服从。这里是说没有人能臣服和支配它。 “道”虽然细不可见,但却没有什么能让之臣服。“道”是一切的母体,它主宰和支配着万物,而万物支配不了它。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自宾:宾,服从。自将宾服于“道”。 各诸侯君王如果能遵循“道”的规律,那么天下万事万物都会自然而然地顺从臣服。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相合:相结合。甘露:甜美的露水。自均:自然均匀。 天地之气相互结合,就会降下甘露,没人干涉它也会自然均匀地分布。这说明,“道”非常平等,不会厚此薄彼。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始制有名:开始制定各种名分,即官职的等级名称。 治理天下需要建立体制,确立各种名分,名分有了,也要建立相关制约,有了制约,人们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知道什么不该做,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譬:比如。犹:如同。此处可理解为“道之在天下,譬犹江海之与川谷”。 “道”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停运作,就如同山川河谷等细流汇入江洋湖海,一切都很自然。

心得总结:

本章一方面讲统治者应该按照“道”的规律去治理天下,老百姓自然会归从和拥戴。另一方面讲适可而止。

“道”是无法名状的,混混沌沌,说不清楚,而行政司法制度需要明确范围,还需要建立相关制约,并且要适可而止,不能事无巨细,到处干预,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危险。

“道”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而万物也都受着“道”的支配和影响。如果万物合乎于“道”,那么一切非常和谐自然,天下归顺,百姓安宁。如果不合乎于“道”,则人心惶惶,天下分崩离析。

至于究竟“道”是什么?“道”很细小、质朴、混沌,主宰着万事万物,但没法说得清楚,它似有或无,气息微弱,默默运行,永不停歇。究竟什么是“道”,这根本就说不清楚的,因为无法名状。

如果非要描述“道”,那就是“朴”。如果人们懂得了“朴”,那么天下万物都会自然而然地为他服务。但什么是“朴”呢?这个其实也说不清楚。只能说质朴、朴素、自然、纯真。如果君王拥有了这些品质,那么百姓都来归顺,天上都会降下甘露;如果普通人拥有了这些品质,办事会处处通顺,人们也一定会赏识他。

“道”虽细小,但却支配着万事万物。“道”的本性质朴,这是我们应该遵循和学习的。无论经历多少事,无论身居何位,无论失落还是彷徨,无论欢喜还是痛苦,我们都应该回归朴素,不忘初心,保持纯真的质朴。

附帛书版:

返回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