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言

《老子》也叫《道德经》,这本书距今2000多年了,是深奥的哲学思辨类著作,也是中国文化的奠基之一。相比《论语》,《老子》要更深奥些,也更有哲学意味,当然也更加晦涩难懂,加上各个版本不一,各种注解训诂颇多,《老子》一直是既被大众所熟知,又似乎离大众很远,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乃是正统,因此《论语》流传更广泛些,也更被当时的官员和学子所推崇,但其实《老子》的思想和观念更加透彻,也更加符合辩证思维。

20年前偶然的机会买了几本古典书籍,包括四书五经,也含有这本《老子》。读来读去,记得深刻或者说更加赞同的当属这本《老子》。虽然我理解不甚深刻,人生阅历也还浅薄,但每每翻看这本书,总能给我答疑解惑。

《老子》的版本众多,流传开来的至少有四个版本: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甲乙本、河上公本和王弼本。我买的这本是马王堆帛书本,毕竟是西汉时期的,应该更接近于原著。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繁荣,人们日子过得好了,但也出现了不好的一面,即道德开始整体滑坡,人与人缺乏信任,人们追逐名利而不择手段,社会上呈现一片浮躁和戾气。于是传统文化又开始盛行起来,孔子学院开到了海外,小学生开始诵读经典,企业里将管理与国学结合,市场上传播传统文化的节目越来越多。

《老子》这本书也随着这个现象一同受人关注,很多老师、学者以及民间爱好者都开始研读这本书,有出书的,有做注解的,也有录制音视频资料的。网上相关资料汗牛充栋,无论喜马拉雅音频还是公众号、头条、抖音,上面各种文字、音视频资料应有尽有。

我大概翻看下,也悉数听了一些。比如早期的有南怀瑾先生的,有曾仕强老师的。近期的有傅佩荣、齐善泓、王东岳、罗大伦、郭继承先生们的等等。其中听王东岳老师和罗大伦先生的感觉最精彩,王东岳老师的中西合璧,论证严谨,逻辑性最强,罗大伦先生的结合生活例子,风趣幽默,可听性最强。这可能符合我的认知水平吧,我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和意境,太深奥的我也听不懂。

但听了老师们的分析和讲解,虽然受益匪浅,但又总觉得还差点什么,很需要看看原文,于是开始自己研读。自己读后也需要记录点什么,这便是一个开端。把自己的读后感和想法结合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不设时限,不设标准,只为给自己看,供再过20年后退休时整理资料用。

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行其事,先正其名。值此40岁之际,给自己也定个小目标吧。就是细细研读下《老子》,做点记录,增加点感悟。也希望可以认识一些志同道合者,能够一起学习进步。如果有同样爱好,也在研读的朋友不妨给我留言。只言片语帮人答疑,助人解惑,善莫大焉。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