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22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通行本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

洼则盈,弊则新;

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刚直;

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新生;

少取便会多得,贪多便会迷惑。

所以有道的统治者坚守这一原则作为治理天下的范本。

不自我表现,反能明显;

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明;

不自我夸耀,反能有功;

不自吹自大,反能长久。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无人能与之争。

古时“委曲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

它是能够实实在在达到的。

22-1

逐句解释: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

曲,屈,委屈。全,保全。枉,屈枉,弯曲。洼,低水坑。弊,陈旧、陈腐。 委屈可以保全,屈枉可以刚直伸展;低洼可以盈满,陈旧可以换新。懂得委屈,忍一时之气,才能够保全自身,懂得适时弯曲才可以保持刚直不阿。低洼才能够接受注入,陈旧腐朽才会去旧迎新。

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少即是多,多了令人困惑。圣人以此为治理天下的规范。我们总想拥有更多,而忽略了人其实不应该贪多。乱花渐欲迷人眼,欲望多了,其实会蛊惑人心,挑起纷争。高明的统治者,知道不去贪多,而始终保持清心寡欲。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我表现,所以才显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才得以彰显。你越是想要表现,爱出风头,自以为是,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你越是低调、谦虚,反而能受人瞩目,得到尊重。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伐,夸。矜,夸耀。长,长久。 不自我夸耀,因此获得功劳。不自吹自大,反而能保久全。从来自高自大,自以为是之人最后都没有好下场。那些居功自傲,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的统治者最后都难得善终。那些甘居人后,让利于民,与世无争的领导者能永久被人纪念和尊敬。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所以唯有那些不去争权夺利,不去计较个人得失的领导者,最后天下没有能与之争衡的。领导者开疆拓土,争分夺秒,与时俱进是有必要的。但是这个争是为了自由和美好而争,而不是因为个人名利与得失。抛却名利,不计得失,一心为民,天下为公的领导者,这样的人深得民心,受人爱戴,最后是没有人能与之争衡的。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古人所说的“委屈反而保全”,怎么可能是空谈呢?它是完全能够达到的。

22-2

心得总结:

老子用连续的六句话“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来表达了以退为进、不争而争的处世方式。老子这种正反连续的对比铿锵有力,非常生动。

在本章中,老子论述的重点在于“不争”。在老子看来,“不争”符合“道”的本质,炫耀、贪婪、自大、争强好胜违反了道的规律。人们只有保持谦卑,减少欲望,笃守安静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领导者依循“道”的规律,不争名利,无我利他,顺其自然才能“天下莫能与之争”。

可以说老子非常深刻,把事物的两面性看得非常透彻。老子总能站到普通人的对立面去思考,能把事物运行的根本规律找出来。所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就是这个道理吧。通过本章,我们更加明白遇到逆境不可怕,遇到争夺也不可怕,我们始终都应该保持返璞归真,低调谦卑的心态。

最后,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不是叫统治者消极避世,无所作为,而是以不争去争,以无为胜有为,然后天下大治。

附帛书版:

帛书版第二十二章到二十四章与通行版顺序颠倒了。

帛书版二十三章与通行版二十二章同。帛书版二十四章与通行版二十三章同。帛书版二十二章与通行版二十四章同。

22-3 22-4

  上一章(./23.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