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76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通行本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弱,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
草木生长的时候也很柔脆,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
所以,顽固僵硬是死亡之道,柔弱灵动是生长之道。
因此,用兵逞强会走向灭亡,树木僵硬就容易折断。
过于强大会处于劣势,保持柔弱会处于优势。

76-1

逐句解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弱,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人是有思想的动物,灵活柔弱反而适应能力强,而死板僵化则适应能力差。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草木生长的时候也很柔脆,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植物莫不如此,有生命的时候含有水分,枝叶柔弱,等到死了,就变得干枯坚硬。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所以,顽固僵硬是死亡之道,柔弱灵动是生长之道。从动植物来看的确如此,柔弱代表生命,坚强僵硬反而代表死亡。这里老子只是比喻为人要懂得柔弱之道,而不是自我逞强。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因此,用兵逞强会走向灭亡,树木僵硬就容易折断。兵锋尖锐,过于强盛也就是灭亡之时,物盛则衰。树木坚硬时容易折断,而藤蔓缠绕反而结实。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强大的容易骄傲自满,因此处于下风;柔弱的因为谦虚谨慎,反而处于上风。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的例子,这皆是因为强者骄横所致。当然这里不能抬杠,在绝对力量面前,强会胜弱,但很多时候并非相差悬殊到无法较量。老子这里是做比较,在相对情况下,保持柔弱,保持低下能够激发斗志,保存实力,最后反而占据上风。

76-2

心得总结:

这一章老子基于“无为”的核心理念来阐释以弱胜强,以柔胜刚的道理。人和动植物都是活着的时候柔软,而死了之后变得僵硬枯槁。事物过于强大了都会走向反面,这是自然法则。“道”的运行规律就是朝着反的方向运动,循环往复。因此守住柔弱反而可以保持优势。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人活着因为有气血,所以身子柔弱,而死亡了就变得僵硬。人刚出生时虽柔弱无比,但处处焕发着生命力,而等到暮年,身子逐渐变得刚硬起来,就失去了活力。因此对人来讲,保持柔弱是一种养生之道,处于上位。动物如此,植物也一样,当生命旺盛时柔软脆弱,而等到死亡了就变得干枯僵硬。不管是人、动物还是花草树木,活着的时候都是柔弱的,而死后就变得僵硬起来,这是自然规律。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句是对上句的总结,即万物活着柔弱,死了坚硬。这里的坚强并非现在意义的坚强,而是指过于坚硬、强大,缺乏柔性和灵活。万物都是如此,过犹不及。事物强大了往往说明已经经历了柔弱、成熟阶段,而走向了末路。因此,保持柔弱是保持生命力的象征。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兵力过于强盛就会骄傲自负,往往就会走向失败,树木过于强硬也就是走向枯槁的时候。因此,过于强大位于下位,而柔弱居于上位。

这一章老子观察到人和植物活着的时候柔弱,死亡了则坚硬的自然现象,发现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任何事物强大到坚硬了就会走向灭亡,这是自然法则,任何人也改变不了。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柔弱的策略,遵循和适应自然规律。这里有些人解读老子会以为老子是保守、退步思想,其实不然,老子的柔弱是一种更加高级的有为,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利用,而避免激进和粗暴的方式。

学习《老子》切忌不要走向歧途。既不要误会了老子,把柔弱看成是胆小与保守,也不要处处老谋深算,总想着以弱胜强、以小博大、以少胜多。老子其实希望大家按照自然规律行事,该出手时就出手,做事情敢做敢当,只是总体上要符合清静、无欲、柔弱的特征。

附帛书版:

通行本第七十六章与帛书版七十八章同。

76-3 76-4

  上一章(./77.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