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多维度打造竞争力

在单一维度上死磕,确实是一个策略,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名列前茅,更为残酷的是:就算当了第一又能怎么样呢?实际上生活有很多个维度,而 多维度的打造自己的竞争力 这个策略,是更为高效的办法,它能够让你的竞争力成几何级数增长。

不必做到每个维度都很杰出,但是至少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足够突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多维度的意义。有了这个基础,才有机会施展其他的才华能力,其他维度的拓展才有意义!

打造多个维度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堆砌:可以为了获得多维度的竞争力而打造不同的维度,可以不一定每一个维度都具有足够的深度,但是对于每一个维度都应该足够认真,至少学过的东西就要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要经得住考验,而不是让它们成为几个专业名词的噱头。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绝大多数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但是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无穷无尽的!

结果可想而知:很难获得幸福感,就算偶尔获得,昙花一现的幸福感也会随着和更加优秀的人比较中失去。比较是一个陷阱,很现实很残酷,而且往往不可避免、不由自主。在掉进这个陷阱之后能够爬出来的,才是真猛士。

能力量化

能避免错误的估计能力的有效办法:将这个能力有效的量化。被量化的数字是最无法忽视的存在。

将能力有效的量化成数字后,能够更加客观的评价自己,但不是用这个数字来寻求安慰 —— 网络总能帮你找到落后于你的存在。实事求是的寻找解决的办法才是正解。

定义跨界

从某一属性的事物,进入另一属性的运作。主体不变,事物属性归类变化。

每次跨界都是给自己拓展了一个新的维度,一旦跨界累积成功,竞争力的提升肯定是几何数级别的。所以,有跨界的机会绝对要一把抓住。

跨界的成本越大,越有可能获得极高的利润。因此,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不应该太过于局限,甚至可以刻意去寻找 无关领域 去拓展。

跨界是否要制定清晰的目标呢?!—— 有目标是好的,但不能被目标所局限住,因为制定目标时自己的认知水平有限,因此必须保持对新知识的开放心态,说不定哪一天汇聚成 意外的惊喜 派上大用场!

是否能跨界整合两个维度,不光取决于它们各自的深度,有时候可能还取决于它们之外的其他的维度。所以面对不同维度能力的累积的时候,应该保持一定的耐心,说不定哪一天就能被新的维度串联起来,形成巨大的价值。还是那句话 —— 一切靠累积!

优秀的人两种定义

  1. 不是什么都能做对的人,那是神仙;而是能把宏大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具体方法,然后完成这些小任务的人,核心就两个字:具体;

  2. 对新知识保持开放的态度,而且通常都有多维度的竞争优势的人。

凡事都是有成本的

如果某个领域是用以支付 “基础成本” 的,那么在这个领域就必须足够好,否则在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是负数的话,不管其他领域多么突出,最后的结果也都是负的。就好比如果连最基本的养家糊口都办不到,那么其他维度上的努力都只能被视为 “不务正业”。简单的说 多维度发展的“成本” 就是:维持生活的基本开支

没有人能够一心二用,只是有的人擅长“快速切换”,因此无论是单一维度的死磕,还是多维度的延展,它们只是策略不同而已,但最重要的前提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提升和成长上,而不是浪费掉。

不务正业

总会有一些人的眼中看到的你是在“不务正业”的学习,好的情况是投来不解或者疑惑的目光,差一点的很有可能就是质疑和嘲笑了。

千万别在意,就这样想罢:他嘲笑你的成本太低了,以至于无论你放弃与否,都跟他关系不大,如果你放弃,虽然节省下来的学费和时间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失去的机会没人能够看见!最现实的是 —— 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消失

而对于那些质疑你的:学习这个到底有什么用?打破这样的质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自己亲身体会一下额外学习的好处而带来的 意外惊喜,虽然可能需要很久,但是值得耐心等待!

换个角度看问题

有时候切换角度,就有可能发现新的突破口 —— 比如 维度 这个概念,其实源于数学知识,但是用它和自己的能力作类比,就是一种不一样的思路。很多时候,一个领域的问题需要其他领域的知识才能得到解决。

无论是单一维度的死磕,或是多维度的拓展,都要应该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径;在没有突出的维度之前,应该好好打磨自己的技能;

而如果在某一维度足够优秀,千万不要被其牵绊住,应该多换几个维度再次学习!

所谓的样样通:

  • 样样松 = 平庸

  • 样样通,并且一样以上的精通=成功

多鼓励身边那些勇于接受新知识,从单一维度上跳出来的人,并且要与他们携伴相行,相信自己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