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究竟是什么
知识 就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也就是说,所谓知识,最终只不过是一些信息,当然并非所有信息都能称为 知识 —— 能指导我们做出更好决策的(可简化为是否有用)、更有可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才能被称为知识。
分辨出有用的知识
分辨 知识 无非就是:知道了这些以后,我的哪些决策会因此改变;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可能为我带来哪些意想得到或意想不到的好处?在分辨知识的时候,若是只看得到 有用、没用,而忽略了 短期、长期,最终就会沦为跟大部分人一样 —— 终将有一天会认为自己曾经为何不多读点书而在感叹的同时,又会真诚的劝说下一代,但最终发现没有任何可能让孩子明白……(只能体会到痛,但根本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甚至到死都反应不过来),这一切的根源在于 —— 短期没用的东西,不见得长期没用;短期有用的东西,往往长期都没用 —— 即,只考虑了有用没用的维度,却忽略了时间的维度。
多数人在判断知识是否有用的时候,希望那个信息马上有用、立竿见影,希望在知道那个新东西后的一瞬间,就能脱胎换骨……于是,他们相当于主动剔除了很多短期内看上去没用但长期绝对有用的知识。
在自己面对一个重要的知识的时候,不妨采用 赋予一个,甚至多个重要的意义 的方法:把时间拉到足够长,几乎每一件事都能找到它所对应的重大的意义,就好比站的足够高,能够看到的景色多半会让你大吃一惊,因此在面对知识的时候,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通识
即便是能够满足 有用 和 长期 的知识,也有不同的能量和价值。有繁衍能力的知识 —— 那些能够繁衍出更多的知识,于是它们显然更高级,更有价值 —— 逻辑学、概率论、英语、编程……显然都属于这一类,最终,这类知识也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 通识 —— 即,哪儿都用的上的知识。
没有所谓碎片化的知识
所谓碎片化,指的显然是时间!碎片化的信息,显然无法直接构成知识,这就好像那个类比:虽然房子确实是由砖头构成的,但仅仅一堆砖头显然不能称之为房子。因此,一个很显然的结论出现了:体系化的知识,是更高级的知识,至于碎片化什么的,跟知识完全没关系。
碎片化 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甚至是不得不接受时间上的 碎片化,但对于知识的 碎片化 是我们无论如何都要避免的;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我们要了解到它代表的是什么 —— 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不会一次都学完,也不可能一次学好,而是 断断续续 地学习:先复习前面的内容,然后再学习新的内容。而这样不停的用 碎片化 的时间来学习 系统化 的知识,才是学习的基本过程。
学习知识的最佳策略
对于普通个体来说,在知识的海洋里,最佳的策略是 漫游 —— 毫无目的,甚至根本不需要目的地去学习,即别去操心 学它有什么用,因为 学习本身就很有趣,至于学什么,学不学的好,都要依然觉得 学习 很有趣。
知识的用处在于改变选择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很多的知识其实早就有了,只是我们没有去发掘和利用,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就相当于石器时代的石油;知识本身无法给我们创造价值,只有当它的存在改变了我们的选择时,它的作用才会真正发挥出来!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 不仅仅是一个希望,而且还是切切实实可行的方法,但是它也有前提 —— 你要掌握真正的知识!很多人都被这句话感染过,并且因此奋发图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是他们往往没有掌握筛选 真正的知识 的标准,最终的结果通常不尽人意。而一旦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往往并不会反思自身的错误,反而把问题归结于 知识并不能改变什么命运,这一切都是谎言……但是这和 知识 又有什么关系呢?真正的知识 并不会因为你不会用它,它就会变的没有用!
用是最好的学
尽力去找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若是能用它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那就别犹豫赶快用起来,因为这样的良性循环一旦打开,你就会根本停不下来。
掌握真正的知识
掌握真正的知识,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蕴含的内容可以写一本书了 —— 比如,首先你要定义什么是 真正的知识:
-
肯定不是 碎片化 的知识,那只能是时间或者其他什么;
-
从 有用、无用 的角度看,肯定是 有用 的才算是知识,没用 的顶多算是一些信息罢了;
-
还要看 时间 这个维度,短期和长期 又能筛分出很多 短期有用但长期没用 的知识;
-
就算是找到了 体系化的长期有用的知识,在这其中也还要分成 通识 和 专识……知道了 真正的知识,还得要搞明白什么是 掌握 —— 仅仅是 知道有这么个东西 显然算不上是 掌握;而就算是到了 不仅知道它是什么,还能知道它不是什么,也只能算是到了 纸上谈兵 的地步;只有当 能清晰准确的定义它,并且能够把它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还能与别的知识产生清晰、准确、必要的联系 的时候,也才能算是 掌握 了这一门知识;但是这并不是终点,因为更上一层的是 能够把它教给别人,并且能让别人也能’掌握’它,做到了这一点,才算是功德圆满罢!
有些知识的掌握不能只靠学
如果一个知识用了两年都没学会,那就别学了,直接开始用吧 —— 因为你已经用各种渠道证明,这个 知识 恐怕并不能单单依靠所谓的 学 来掌握。
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 从本质上看,无非就是两个原本貌似不可能产生联系的节点之间,产生了 意外的联系,而后竟然发现那个 联系 足够重要,足够有用,甚至达到令人震惊的地步。而融会贯通的前提是 产生联系的节点数量足够多,翻译过来就是 只有博学的人才有融会贯通的能力(机会)。因此在学习的时候 莫问前程但行好事 是最优策略,并最终有一个天然的回报 —— 融会贯通,并且一旦融会贯通效果出现了,就说明另外一个天大的好事儿同时出现了 —— 体系化自动形成……
锻炼 融会贯通 的方法很简单,除了 学学学,就是反复问自己 这个道理还能用在别的什么地方?。
抵抗 未知 带来的的焦虑
我们的焦虑通常来自于 未知: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继续投入的时间、注意力、金钱,最终是否能够有结果,若是最终没有结果甚至是负结果,那这些资源岂不白白浪费了?所以一个解决方案是:先去做那些长期看起来一定有用的事情,毕竟若是真的体会到 长期 带来的好处,你才会在其他事情上也同样采取这种标准。
这个世界能够带给你即时反馈的知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而且那些真正能够给你生活带来改变的知识,反而会让你 迟迟看不到结果。很多人开始迷茫、焦虑,开始病急乱投医,实际上把目光放长远,就很容易找到答案,甚至不需要自己一步步走下去才能看到最终的结果 —— 有那么多人已经证实了,那些 知识 能够带来的极大的好处了!
践行 才是最为关键的
关于 成长 的方法论其实有很多,并且都有人用行动证明这些方法的可行性。但最重要的不是采取哪一种方法论,而是赶快 践行,若非如此,哪怕摆在你面前有几十个、上百个的好方法,你不去践行它们,它们对你的价值就是零。所以不要去纠结哪一个方法最好,多去践行,你自然会得到答案。
寻找战友
寻找共同的 战友 是 成长 路上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 因为他们的存在,能让我感受到自己并不孤独,也因为他们的存在,我时刻不敢放慢进步的脚步,而等到某一天回头看过去,才发现我们彼此已经肩并肩走了很远,也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所以,单单是 朋友 可能还不够,因为我们需要并肩战斗,共同抵抗外界的阻力,因此也就要求身边的战友都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否则彼此之间也只能算是 狐朋狗友,并没有真正的战友情谊!
回顾和总结
回想自己十几年的学校学习时光,最核心的任务应该就是学习知识了!但是十几年过去了,自己却从未真正弄懂什么才是知识!多么荒诞滑稽 —— 连要去做的事情是什么都不知道,却已经在上面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了!
也就在这个礼拜,我跟着笑来老师一起更新了知识的概念:从本质上看,所谓知识无非就是一些信息,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能够被称为知识的,很显然,知识还具备有用和没用这个属性,没用的信息,真的只能算是信息罢了,而有用的信息才有资格被称为知识!注意!这里说的是有资格,也就是说有用的信息想要称为知识,还得加上另一个必要条件 —— 时间,通俗来讲也就是长期和短期的区别!事实是,绝大多数有用的信息在长期来看都是没用的,甚至有可能是负作用,真正长期有用的信息少之又少,但是它们却真的能被称为知识了。但还没完,在知识中,还有专识和通识的区别,你看吧,写作、英语、编程、健身、逻辑学、概率论……,这些都应该被称为通识,即,放在哪儿都能管用的知识,而恰恰是这些知识,能够让我们锻炼出融会贯通的能力 —— 所谓的融会贯通直白讲就是在两个看似没有任何关联的点之间,由你产生出了各种意料和意外的联系,而后发现那些联系居然足够重要!而产生这样的联系的前提是能够产生联系的节点足够多,这其中,最容易产生出足够重要的联系的节点,正是这些通识……特别是当正循环打开时 —— 由于融会贯通产生的联系让你快感连连,而快感连连又会加速你继续学习那些知识 —— 你就会发现自己根本停不下来!
上文中还提到了时间这个维度,实际上,我们生活中在考虑任何问题的时候都应该把它带入其中,因为这是我们无法避免要消耗掉资源,而很多事情,一旦加入了这个维度,情况就会变的很不一样!
当然,对于我们来讲,要做到自身成长,其中的关键是掌握真正的知识。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包含的内容都可以写一本书了:我们之前已经定义过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不过要掌握它,你起码要明白什么才是掌握!仅仅是知道有这么个东西显然算不上是掌握;而就算是到了不仅知道它是什么,还能知道它不是什么,也只能算是到了纸上谈兵的地步;只有当能清晰准确的定义它,并且能够把它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还能与别的知识产生清晰、准确、必要的联系的时候,也才能算是掌握了这一门知识;但是这并不是终点,因为还有上面的境界:在自己掌握的同时,还能够把它教给别人,并且能让别人也能掌握它,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算是功德圆满罢!
Tips
Tips:品味、品位和耐心一样,都是长时间累积的结果;若是品味和品位都提高了,那么将来的输入质量只能越来越高。
Tips:在考虑任何问题时,不妨都试着引入 时间 这个参数,毕竟这是我们不可避免要消耗的有限资源,能否将它考虑进去并想清楚它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Tips:看似紧急 的事情占用了我们的绝大部分的注意力,生活中真正 火烧眉毛 的事情真的是少之又少,自己的宝贵注意力显然应该更多的用在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去!
Tips:虽然很多人都在说 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之类的话,但是仅仅是认为过不好今生,就要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难道不可惜吗?
Tips:很多人在生活中喜欢纠结,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判断标准不清晰。
Tips:我们都曾是概念不清,头脑混乱的人,只不过我们比其他人更相信:努力可以改变这个局面,并且我们也愿意挣扎着共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