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定义落后

由于我们不能完全感知整个世界,只能通过感知周遭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水平以上,因此时常高估自己的水准,做了井底之蛙还犹未可知

落后的认知维度

  • 教育体制的及格线为60分 —— 意味着40%以后的都是落后的

  •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的 “二八定律”: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 —— 说明了20%之后的人都是落后的

  •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已经可以尽可能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无论是肤浅还是深刻),一个更为残酷的事实是:搞不好,百分之一之后的全是落后

  • 更为恐怖的是:在不远的将来(因为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的、被研究、被引导、被赚取的对象

落后并不可怕,理解并恰当地使用落后带来的焦虑,或称为 “危机感”,才是正确的姿势

过度自信

感觉自己离优秀差不多,应该尽力避免,特别是评价自己的时候 —— 感觉自己 快要进入那20%真的进入20% 可能相差很多;

而习惯性地低估他人只会体现自己短浅的见识。不要一直回避问题,勇于承认自己的落后,否则等到问题暴露的时候已经晚了

比较的范围选择只是为了客观的认识自己,不要妄自菲薄,更别骄傲自满,如何对待它在于自己的心态——就如同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其实是 “残疾人”,而并不妨碍我向完美的方向努力!

能够做到长期的持续,就足以淘汰掉80%的竞争者,方法并不复杂,也不需要做到极致完美,但是需要不停的前进。对!就是耐心!

能否和竞争者拉开差距都取决于我是否硬着头皮将最难的部分啃下来,因此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才不会被落下。

学以致用

不要因为读书而读书,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通读一本书,慢慢读,反复读,这才是对知识的尊重!

各种心理学上的效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心里的偏差,从而更好的认识自己,比如:邓巴数字、囚徒困境、乌比冈湖效应、杜宁-克鲁格效应、巴纳姆效应、损失厌恶、曝光效应、墨菲定律、侯世达法则、自我实现预言、奥卡姆剃刀原理、眼镜蛇效应、确定性偏差......

反思的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因为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好好珍惜这份能力,多审视自己的生活,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才能有机会改变!

千万别凭感觉

觉得自己差不多接近领先的20%了,其实有可能差很多,最好的办法是:把一件事情做到足够好。就是一件事情!有了类似的体验后,就会破除 差不多 的幻想,踏踏实实的做事。

同时还要警惕选择性阅读:将文章的内容放到自己的思维框架中去理解,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部分!解决的办法:只字不差的读完内容,并且反复读,才有可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意思。

温习一遍“麻烦守恒定律”

即麻烦的总量一定,解决麻烦只是分配问题 —— 比如在工具上省下来的钱,都会变成麻烦纠缠你。也就是说如果这是自己必须要面对的困难,即使逃避了一时(用 比下有余 的思想麻痹自己),它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让你在假象的优越感中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当你能感知到整个世界的时候

移动互联网让我们能尽量感知到整个世界,这样的感知范围变化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心理变化:

  1. 一种是看见了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意识到自己和他们的巨大差距,从而转换成一种正向的激励:有那么多人比我优秀,证明自己还有这么多的提升空间,那我一定要更加努力了;

  2. 另一种是那么多优秀的人,反而成为了打击他们自信心的对比,还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我不过如此;故而为了获得心里平衡,开始去寻找那些不如你的人,因为有互联网的存在简直易如反掌,这样的自我麻痹最终的结果很明显。

两个属于未来的目标

  1. 早晚有一天,要做到不再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时间;

  2. 早晚有一天,要做到不落后,逐步地成为前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